第(1/3)页 “王老!” 在见到坐在轮椅上的老者后。 潘院士连忙小跑数步,迅速来到老者面前。 只见他激动的半蹲下身子,握住了对方的手,嘴角都有些颤抖: “王老,您...您怎么来了?您的身体......” 潘院士话没说完。 轮椅上的老者便轻轻摆了摆手。 老者的皮肤有些枯槁,判断不出具体年龄,但至少在八十甚至九十岁以上了。 他长着一副招风耳,颧骨略微凸起,鼻翼两侧的法令纹极其明显,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玻璃眼镜。 摆手打断潘院士后。 这位名叫王老的老者喘了两口气,方才缓缓说道: “身体不打紧,是我自己提出来要来蓉城的,飞机也刚落地没多久,小季来接的我。” “和我这个将死之人相比,你们发现的暗...那个东西,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......” 王老说话的语气非常柔弱,时不时断断续续的,整个人的精神头儿也有些萎靡。 但说这番话的时候,他的眼中却闪烁着一股莫名的光芒。 潘院士原本有意说些场面话,例如您一定会长命百岁之类的云云。 不过在对上老者虚弱却仿佛看破了一切的目光后。 他忽然发现..... 这些话自己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。 他只能半蹲在地上,紧紧握着王老如同树皮般枯槁的手掌,良久没有松手。 潘院士的这番举动引起了不少周围行人的注意,不过大多数人都只是简单扫了一眼,便收回了目光。 毕竟机场本身就是迎来送往的地方,故友、亲人重逢实在再正常不过了。 但这些行人或许永远都不会知道的是..... 如果没有这位老者,他们如今看似平常的出差旅行,都可能是一种奢望。 而就在潘院士和老者交谈的同时。 赵政国也快步带着陆朝阳与徐云来到了二人身边。 与潘院士一样。 认出老者的身份后,赵政国的脸上也浮现出了一丝崇敬,郑重的朝他一鞠躬: “王老!” 王老此时的精神愈发有些萎靡了,闻言看了赵政国好一会儿,方才认出了他是谁: “哦,是...小赵啊....有几年没见了吧?” 赵政国重重点了点头,拉着老者的另一只手,摸着如同纸皮一般毫无弹性的皮肤,眼中闪起了一丝泪花。 如今他也年近七旬了,在这种场合比起寻常人更容易伤感一些: “对,七年了,王老,上次我见到您,还是在15年的金陵呢。” 王老轻轻哦了一声,又想起了什么: “小赵,你爱人还好吧?” “我记得你爱人那时候在住院,好像是....胃病?” “嗯,肠胃方面的一些问题,托您的福,手术很成功,这些年已经不怎么复发了........” 在潘院士、赵政国两人和王老交谈的同时。 徐云也在好奇的打量着这位有些消瘦的老人家。 潘院士和赵政国都是在十多年前当选上的院士,在院士序列中不算高,但也不算低。 虽然权力上或许有不少人能够超过或者碾压他们,但想让二人展露出如此尊敬的表情...... 那就不是单纯所谓权力的问题了。 也就是说。 这位王老,一定是一位德高望重并且功勋赫赫的前辈。 同时考虑到404的风险,这位的主要领域必然是在科研圈,而不是某些会被送去靶场的人物。 只是徐云虽然隐隐感觉对方的容貌有点熟悉,但却始终想不起对方的名字。 他唯一能确定的,就是自己肯定没有在现实中见过对方。 想到这里。 徐云又把目光投到了王老身后推着轮椅的男子身上。 此人管潘院士叫做老潘,王老则叫他小季。 加之徐云等人此行的目的地,纵使徐云同样不认识此人,对方的身份依旧呼之欲出—— 目前华夏高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、赫尔曼费什巴赫奖的得主季向东教授。 季向东是同济大学物理系出身,早年通过cuspea计划出国读书,09年回上交大任教。 虽然目前季向东还没像段路明、檀时钠那样全职归国任教,但实际上基本上和全职没什么区别了——他的国籍一直是华夏,没有移民。 所谓没有全职归国的意思不是说他没有换回华夏国籍,而是指依旧在海对面的学校兼任有教授职位。 这一般会体现在论文单位那栏,比如说某些到国内a学校教书、海外兼任b学校教授的大佬,论文单位一般都是b。 除了季向东外。 此前复旦的吴咏时、中科大的牛谦,也都属于‘兼职归国’的情况——之所以用到此前二字,是因为在今年三月份,牛谦教授也算是‘全职归国’了。 而王老能够让季向东亲自出面迎接,结合他相对好辨识的口音,以及赵政国提到的15年金陵....... 蓦然。 徐云瞳孔重重一缩,脑海中冒出了一个人名。 不会是那位吧? 随后他悄悄用胳膊肘撞了撞陆朝阳,低声问道: “陆教授,这位王老莫非就是.....双星计划工程总设计师的王耀平王老?” 陆朝阳抬头朝前看了一眼,发现没什么人注意后,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: “嗯。” “.......” 听到陆朝阳这声隐蔽的回复。 徐云身子顿时猛地一震,心跳狠狠的漏了一大拍! 旋即他望向王老的表情,立刻带上了一股强烈的崇敬! 真的是他! 王耀平。 这位赫赫有名的王老乃是1921年生人,如今已经101岁了。 他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,曾任七机部八院总工程师、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、华夏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及科技委主任。 1993年。 王老当选华夏科学院院士。 他是华夏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、气象火箭、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的技术负责人,提出了华夏第一颗卫星运载火箭“长征一号”的技术方案,并主持该型运载火箭初样阶段的研制。 此后曾任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,小卫星首席专家,双星计划工程总设计师等职。 如果这些履历不够直观的话,还有另一个角度可以证明王老的不世之功: 1999年。 他成为了华夏“两弹一星”功勋奖章23位获得者的一员。 同时也是截止到目前,仅存在世的三位“两弹一星”功勋之一。 某种程度....不对,从任何程度来说,王老都是当之无愧的国宝! 没有王老当初的贡献,现如今华夏的卫星通讯必然要受到极大的影响。 这是真正的国士。 只是据徐云所知。 王老这些年的身体一直不太好,精神有些萎靡,很多时候一天甚至要睡接近20个小时。 结果没想到...... 百岁高龄的王老,今天居然出现在了蓉城? “小徐。” 就在徐云思维发散之际,他的耳边忽然响起了潘院士的声音。 徐云连忙回过神,顺势看去。 只见此时潘院士正站在王老身边朝他招着手,示意他靠近前来。 徐云见状愣了半秒不到,便快步走到了王老面前。 “王老。” 潘院士一边拉着王老的手,一边靠在他耳边柔和的道: “这位是我的学生,名字叫徐云,孤点粒子的概率轨道就是他计算出来的。” “小徐,快来和王老打个招呼。” 也不知是不是徐云的错觉。 在听到潘院士后半句话的时候,他仿佛看到王老的眼中,飞快的闪过了一丝光芒。 随后他主动上前一步,崇敬的朝王老一鞠躬: “王老好。” “......” 王老盯着他看了一会儿,忽然抬起身子,给徐云整了整衣领,又拍了拍他的肩膀。 王老做出这个举动的时候。 一旁的季向东忽然发现,王老身上的心率检测设备的数值略微上升了少许。 虽然没有到警戒线,但也足以证明王老的情绪有些激动。 王老就这样拍了徐云肩膀好一会儿,方才重新靠回到了轮椅上。 作为华夏空间科学的奠基人,王老曾经写过《空间微重力资源》、《从空间资源开发展望空间技术发展》这些著作或者论文。 在此前身体还算健康的时候,他也一直保持着对前端理论的关注。 第(1/3)页